寶寶包皮割不割?
面對男寶寶的出生,許多準父母便會開始煩惱:到底該不該給他割包皮呢?
有些人建議割,有些人則持相反態度,但是每個寶寶的狀況都不相同,所以並沒有一定的答案。
很多人覺得割包皮是轉大人的象徵,然而,真的有必要這麼早就進行「割禮」嗎?各種說法五花八門,首先就讓我們先來認識包皮的功能吧。
包皮的功用
男寶寶的陰莖外圍有一層皮包覆著,只露出前端,這層皮就是俗稱的「包皮」,就生理的角度來看,包皮能夠保有龜頭潮濕和敏感度,以及防止蚊蟲叮咬的功能。
在歐美及其他地區,父母會主張寶寶一出生就要割除包皮,大多是因宗教及醫療衛生因素,而以目前台灣的高衛生水準及較無宗教禮俗而言,醫師則大多主張出生時不必割。
什麼情況該割包皮?
若是男寶寶有包皮過長的情形,在換尿布時會摩擦,引起紅腫、發炎,如果龜頭長期被包皮包覆,一來會有汙垢堆積、細菌感染的問題,二來在未來性交時,則有比較敏感,容易有早洩之說法,不過,究竟是否需動刀,主要還是得先諮詢醫師的意見。
根據相關數據指出,台灣男童在 10 歲以前,約有 40% 小朋友的包皮和龜頭會自行分開;到了約 11 ~ 12 歲左右,就有將近 80 ~ 90 % 會完全分開;而進入青春期後,則有高達 95% 以上的「男孩」完成「轉大人」過程,所以許多醫師認為,割包皮並不是每位男性都必須接受的手術。
新生兒割包皮的好處
- 疼痛較低
新生兒的痛覺比較不敏感,而且復原的時間也短,對於割包皮這件事較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- 降低細菌感染機率
有時候我們會在包皮內發現白白的碎屑,那就是所謂的包皮垢,一般來說,包皮過長會導致比較難清理,也就會比較容易孳生汙垢,割除則較可免除此項煩惱。
- 降低癌症發生率
有科學研究,割包皮能夠保護生殖器避免感染泡疹,日後罹癌的機率也會低得多。
術後維護的重點
選擇了動手術的家長,術後的維護及清潔也是十分重要的哦!
手術的傷口基本上較不易包紮,所以手術後短時間內,盡量給寶寶穿著寬鬆的褲子,保持通風,也能夠避免摩擦。
日常生活中也盡可能保持傷口的乾燥,尿溼的時候只要輕輕擦乾就可以,洗澡時也可盡量用擦澡來代替沖水。
最後呼籲每位爸爸媽媽,割不割包皮還是得要交由專業醫師診斷,若是沒有割也不必擔心,其實只要平時做好內部清潔,多多注意包皮是否有異常狀況,基本上當孩子達到一定年齡,包皮便會漸漸褪後及分離,或是等步入青春期前後再視情況替孩子決定。
另外,提醒您,清潔部分也無須過度緊張,如果硬要剝開清洗,反而更有可能會造成發炎情形喔。